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
2020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科技技术在疫情精准防控、推动复产复工及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方面,提供了强大支撑。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社会热点议题。为此,人民网人民数据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合作,共同撰写了《大数据风控与权益保护研究报告》,助力大数据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报告包括4部分内容:一是梳理抗疫期间大数据的应用情况;二是跟踪有关数据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最新动态;三是研究点评涉及大数据权益保护的10大典型案例;四是基于技术进步和公共利益保持平衡的考虑,探索提出大数据风控与权益保护的12条原则。
一、新冠疫情加速“大数据”时代到来
当前,5G、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数字科技发展方兴未艾,应用场景日趋丰富,相关产业高速发展。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危急关头,各地政府通过电信大数据、位置大数据、电力大数据,助力疫情溯源、精准防控和指导复工复产,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迅速实现分布式办公、服务场景转换。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谈了这么多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才第一次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上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就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此前,总书记提出: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基本功。
(一)大数据助力政府精准防控
今年春天以来,各地政府积极运用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物资调配、居民生活保障、复工复产复学等工作,大数据成为公共卫生预警响应机制的重要引擎。
比如地方政府运用“健康码”网络系统,把个人健康、出行情况和高风险地区信息结合起来,并根据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实现个体和城市的数据化,实现“精准抗疫”。多地政府综合卫健、公安、交通等各部门数据及以及电信运营商、航空、铁路、互联网消费等企业的数据,通过将人员迁徙变动情况与往年数据对比等手段,精准预判地区人员流动数量、来源地、空间分布、从业情况等,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社会影响,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如上海“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推出的“随申码·健康”服务,通过汇聚卫健、公安、交通等各部门的数据建模、分析评估,计算出疫情期间的个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风险状态,为本地区人员防疫健康状况实现精准管理。广东“粤省事”上线疫情防控服务专区,并上线“粤康码”、个人健康申报等疫情防控服务。“粤康码”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数据互通,实现各地区来粤人员健康数据实时互认。
此外,通过大数据,多地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疫情信息服务、发热门诊查询、防控知识、重要公告等信息发布,实时发布疫情可视化图表与疫情的发展态势,从而有效帮助大家了解周边的疫情态势,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今年2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上线“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专题提供包括实时动态、提供预防、确诊患者同行人员自查、就医指引、定点医院导航等60余项服务。市民不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疫情防控信息,也可以查看日常预防知识,以及当前地区的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及发热门诊信息。
工信部官员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通过电信大数据,可以统计分析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的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动态流动情况,支撑疫情防控部署,还可以实时采集、汇总和处理电信相关数据,及时提供各类数据分析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
(二)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与经济社会复苏
复工复产与经济社会全面恢复领域,政府各部门积极利用大数据,优化网上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线上办理”,让政务服务不因疫情而停摆,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申请者外出和聚集,进而避免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因聚集而带来的感染风险。
比如,疫情期间,“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陆续推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复工复产”、“就业服务”等服务专题,将各部门、各地区相关的办事服务在国家平台上分类汇集,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助力复工复产。江苏政务服务网及江苏政务服务APP先后推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服务”“苏政50条”专栏,汇聚政策信息、发布办事指南、接受咨询投诉、嵌入部分事项办理入口,推动惠企政策全面落地,为复工复产“加油提速”。
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支持和推动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多地政府通过分析和应用企业税收大数据,破解产业链供需对接不畅、企业资金短缺、上下游产销脱节等难题,比如把企业纳税信用作为企业融资贷款依据,同时从宏观层面分析追踪经济运行态势,精准辅助政府决策。
可以预计,各地各部门必将以此次疫情为契机,积极部署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整个社会治理能力升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此外,5G基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在全国多地加速布局,成为中国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重要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
(三)大数据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实现数字化转型
企业领域,疫情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远程办公”“线上经营”,积极运用大数据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生产生活、实现精准销售,推动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
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疫后企业数字化生存调查报告》,企业复工率与数字化程度呈正相关,数字化程度高,则复工率高。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面对疫情时受到的冲击就越小,复工复产的活力就越强。可以预计,积极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化转型必将成为企业减小疫情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
(四)大数据时代需发展与管理并重
有学者将此次疫情看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风水岭,即B.C.—Before Corona和A.C.—After Corona,疫情之前与疫情之后将会是两个世界。
人民数据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在研究中得出结论:新冠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是中国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分水岭和里程碑。疫情后,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和应用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采集范围、应用场景还是使用频率,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社会将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与战略资产,攸关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生死。大数据也是政府公共治理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营和应急管理。
中国互联网曾经走过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径。从IT(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DT(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时代,需要发展和治理并重。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关系到个人隐私保护、企业商业安全、国家公共安全,需要对全社会宣导普及数据权益保护意识,政府依法治理,大数据平台依法运营,用户知晓自己的合法权益,大数据所有利益相关方敬畏和恪守大数据应用的法律边界、行业规则和自律规范,消除数据使用的安全隐患。这已经成为正在到来的“大数据时代”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