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5d8180d564cc0c5efdc5f875cc4c18
齐鲁网6月5日讯 2018年1月25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济南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的通知》,公布366处历史建筑普查名单(Ⅰ级历史建筑39处、Ⅱ级历史建筑181处、Ⅲ级历史建筑146处),代表着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入新里程。
按照国家关于历史建筑相关规定要求:“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及时确定符合标准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须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市规划局在历史建筑普查名单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首批24处历史建筑,并编制完成了保护图则。
2018年5月29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公布济南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我市首批24处历史建筑名单,将对其实施挂牌保护,并建立历史建筑保护联动机制。
以下便是济南的各处历史建筑,让我们一起领略它们的历史和风采。
历下区
王府池子街9号张家大院
编号:JN-01-001
楼龄:340余年
张家大院是紧邻王府池子街上一处较知名的大院,是一层四梁八柱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36.98平方米,位于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张家大院北屋是其家族中现存唯一一座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属山东传统民居建筑,建筑原为张氏家族居住,至今已有340余年。
曲水亭街15号院
编号:JN-01-002
楼龄:100余年
曲水亭街15号院是临曲水亭街一层三进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4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4平方米。东侧正房、耳房及北侧厢房两幢建筑保存完整,建筑具有济南传统民居的特色,木构架、抬梁式、砖墙,南侧耳房现仍保留有小青瓦、老式蝎尾脊。院内有市名泉办挂牌的两口泉水,命名“佐泉”“佑泉”,体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特征,是曲水亭街的一处重要院落。
后宰门街41号院
编号:JN-01-003
楼龄:100余年
后宰门街41号院民国时期砖木结构的山东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129.43平方米,山东传统四合院布局,院落中的东厢房采用了“借墙”做法,此类做法在山东传统民居中非常少见。
历城区
山东工会干院与银行学校办公楼
编号:JN-01-004
楼龄:63年
山东工会干院与银行学校办公楼是三层砖木结构的近现代办公建筑,建筑面积约3027.66平方米,墙裙为大石块砌筑,上层为红色砖砌;双坡灰瓦屋面,屋顶烟囱造型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苏联建筑风格,檐口处的“1955”雕刻属于当时红色中国的时代印记。后为省农科院办公楼,1959年朱德视察农科院,曾在此楼内休息并听取汇报。
市中区
经七路小纬二路71号近现代建筑
编号:JN-01-005
楼龄:80余年
经七路小纬二路71号近现代建筑为近代两层花园住宅,建筑面积236平方米。早期日式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主体原为歇山蓝瓦屋面,屋顶层做阁楼,后经历年修缮、改建,屋顶形式由四坡顶改为悬山顶,拆除阁楼老虎窗,改为悬山面开窗。曾为中共济南市委招待所,后改为商业使用。
红场1952文化创意产业园
编号:JN-01-006
楼龄:66年
红场1952文化创意产业园厂房建筑均为红砖墙砌筑,仿苏联建筑,建筑主体左右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建筑立面多为三段式(檐部、墙身、勒脚),推荐历史建筑面积约16471.75平方米。前身为上世纪50年代的济南变压器厂,2015年进行了大尺度修缮,对原有厂房进行改造,厂房高大的空间和框架结构被悉数保留,基本保留了建筑原有风貌。
大庙屯观音堂
编号:JN-01-007
楼龄:400余年
大庙屯观音堂是有石碑记载的传统宗教建筑,建筑面积79.1平方米,是“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在中国社会基层的普遍性与重要性的缩影。观音堂原为道士做法所建,观音堂坐北朝南,与大庙屯观音祠南北相对,一进院,现仅存正房。院内有石碑四座,分别立于明隆庆、明崇祯、清同治年间以及2011年,是观音堂从明代延续到现在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
天桥区
何家花园
编号:JN-01-008
楼龄:100余年
何家花园是济南自主开埠后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所建设的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代表之一,2007年修缮,亦名何氏公馆、颐园,建筑面积148.5平方米。为民初原察哈尔省督军何宗莲于1918年弃官回济南后所建私家花园,现存方亭、假山、六角亭及环绕方亭的溪流。
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原泺源造纸厂)
编号:JN-01-009
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原泺源造纸厂)原是何宗莲创办的工厂,该厂的前身是铜元局,1903年(光绪29年)开始兴建,铜元停铸后,议改为“官纸局”。1、2、3号建筑为厂房建筑,4号建筑为一日式2层建筑,是当年日本人占领厂区为自己兴建的办公场所,建筑面积共约2088平方米。厂房建筑均为双坡屋顶结构,立面均有立柱加固,结构完整。
槐荫区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图书室、荣誉室
编号: JN-01-010
楼龄:80余年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图书室、荣誉室位于槐荫区经七路第一小学内,建于20世纪30年代,属砖木砖混结构的山东传统民居建筑,是济南民国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空间、样式、建筑布局等是研究济南民国建筑的珍贵材料。
济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编号: JN-01-011
楼龄:60余年
济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体建筑屋顶模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歇山式屋顶形式,两侧翼楼采用庑殿顶,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布局,办公楼坐南朝北,建筑主体高3层,东西两侧配有翼楼,建筑面积1446平方米。
山东锦和棉麻有限公司办公楼
编号: JN-01-012
楼龄:80余年
山东锦和棉麻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面积约634.58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坡屋顶建筑,沿街一字形布局,是原省棉麻公司济南供应站旧址。其建筑形制较为完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碰撞、新旧形式并存的建筑风貌,在现有的历史遗存中,其年代和类型较为独特珍稀。
纬七路127号近现代建筑
编号: JN-01-013
楼龄:80余年
纬七路127号近现代建筑平面呈“口”字形,由四周建筑围合内院,轴线对称,拱形门洞三角山花结合“口”字形建筑形式,立面红砖样式,占地面积约为249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33平方米。建筑前身是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
五七车站
编号: JN-01-014
楼龄:66年
五七车站始建于1952年,因1957年改建成为初具规模的车站,于是定名为“五七车站”,是部队、重要领导人火车专用车站,毛主席24次到济南,有23次停靠五七车站。车站由接待室、厨房、花房、水塔及其所属设施构成。
经十路27466号某社区内近代建筑
编号: JN-01-015
楼龄:80余年
经十路27466号某社区内近代建筑位于经十路某社区内部,两座建筑东西并列而立,为日本占领济南期间所建,原为日军骑兵部队所在地,建筑面积约为730平方米,建筑为东西对称式结构,前有券廊,中央有门厅。1948年济南解放后,东侧建筑做解放军军工厂办公室使用。
长清区
张夏火车站
编号: JN-01-016
房龄:107年
张夏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由德国人建造,是山东地区时代较早、保存较完好的德式火车站建筑之一。站房为五脊四坡屋顶,红机瓦屋面。车站主要由站房、U型服务用房、建筑段房屋、水房、站台及铁路线路、入口台阶和大门等建筑组成。
章丘区
李氏保和堂
编号: JN-01-017
楼龄:100余年
李氏保和堂,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采用“临街门楼--小巷--院落”院落布局模式,现有遗存包括临街门楼、入院大门、正房、耳房、厢房、倒房、别院及附属院落等。建筑墀头雕花精美、脊饰清秀,整体稳重大方;影壁上繁下简、轻巧灵秀、端庄大方,拴马石牢固实用、粗壮有力。其院落布局对研究民居风水及选址、山东民居的家族聚居式院落格局都有重要意义。
杨家五大门
编号: JN-01-018
楼龄:100余年
杨家五大门位于杨官村,为明朝武举人杨宝华、杨宝太兄弟所建,现存杨家五大门由杨道悦老宅、杨道慷老宅、杨道怡老宅、杨道犉老宅、杨道恕老宅五处老宅共同组成的一个传统建筑群,现有建筑面积约314.65平方米。杨官村为省级传统村落,村内古建筑密集分布。
韩家庄二进院民居
编号: JN-01-019
、
楼龄:100余年
韩家庄二进院民居一层二进院式布局形制,建筑采用木结构,抬梁式,砖墙,建筑面积178.7平方米。门楼位于整体院落格局的东南角,为典型的金柱大门,造型优美,门枕石、抱鼓石保存完整,且雕刻细致图案各异,建筑细部有很多云纹及龙纹图案。正房和倒座均为“四梁八柱”建筑结构形式,相传为状元韩殿元家族旧居。
旧北村孟家寨街8号院
编号: JN-01-020
楼龄:100余年
旧北村孟家寨街8号院为京城布政司理问孟继镫告老还乡后所建,为两座合院,后来西侧合院拆除。现存东侧合院为二进院落,第二进院屏门形制更改,但院落基本布局尚存。20世纪60年代,东侧院落正房二层拆除,改成一层,建筑面积180.55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抬梁式,正房五开间,东侧和西侧厢房三开间,台明石砌,墙体主要为青砖砌筑,木门窗,门窗上部带砖砌拱券。东侧耳房现仍保留有小青瓦。
龙华村致远堂
编号: JN-01-021
楼龄:100余年
龙华村致远堂为济南东部近郊现存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一定代表性的北方传统合院式建筑。二进院东西厢房现状风貌为北方传统硬山大红瓦民居建筑,原是大财主张秉桓的住宅。
龙华村致中堂
编号: JN-01-022
楼龄:100余年
龙华村致中堂一层三进院式布局形制,建筑面积235.88平方米,原为清末大财主张秉荣旧居。
平阴县
平阴孝直镇柳滩村董家祠堂
编号: JN-01-023
楼龄:100余年
平阴孝直镇柳滩村董家祠堂一进院落,中设影壁,由祠堂正堂、东厢房(思源堂)、西厢房(贤德堂)、影壁及门楼组成,建筑面积102.2平方米,是董氏族人祭祀祖先的重要活动场所。正堂硬山顶,小青瓦盖瓦,无仰瓦,采用泥沟,青砖外墙,底部花岗石台基。东、西厢房卷棚屋面、青砖外墙。祠堂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代咸丰、光绪年间两次续建,形成现有规模。2008、2012年先后经过两次修缮,现仍作为祭祀使用。
济阳县
小安村回民清真寺
编号: JN-01-024
楼龄:400余年
小安村回民清真寺约有400余年的历史,建筑雕花精美,屋脊保存完整,建筑院落原有四座传统建筑,现状存留北侧建筑以及东侧传统建筑。宣德元年(1426年),白氏迁来后修建清真寺,清宣统三年(1911年)和1949年曾大修。现状存留北侧建筑以及东侧传统建筑,建筑面积约257平方米,完整保留传统建筑的主体结构,抬梁式木屋架,是为数不多的明清时代的回民清真寺建筑。
那么,这些历史建筑将会得到怎样的保护呢?
一是公布保护图则、实施挂牌保护。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建筑须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首批24处历史建筑名单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后,向社会正式公布,同步公布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对首批历史建筑实施挂牌保护,由规划局统一制作标志牌,由各区县政府负责现场挂牌。
二是建立历史建筑保护联动机制。由市住房保障管理局(市城市更新局)负责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组织、推进、监督和管理等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规划管理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对主管部门认定的历史建筑破坏行为的行政处罚;由区县政府承担历史建筑的属地化巡查责任,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作为日常巡查、现场保护主体;历史建筑所有权人、实际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承担保护责任。对于首批公布的24处历史建筑,由区县政府尽快告知历史建筑所有权人、实际使用人,并建立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日常巡查机制。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所需的财政资金投入,发挥政府资金有效作用。健全历史建筑后评估机制,激励产权人、使用人合理保护修缮、长效利用好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