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团队在向评委介绍创业项目。
当下,大学校园中,和“就业”一样火热的词汇是“创业”。近日,暑假中寂静的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因“创业”一词热闹起来。第二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此举行,大赛决出的三十组金奖项目每组获得奖金6万元。“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主题也由过去的做小生意,进入到科技创业2.0时代。
大一就开始为创业做准备
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是获得大赛实践组冠军的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培超201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从大一入学,刘培超就开始了他的创业经历。刚入学时,他在学校里推销中国移动手机卡,第二年就拿下了中国移动手机卡的山大代理权。大学时,他组织几个同学,挨个宿舍统计凉席需求,联系厂家供货,一下子卖出去上千张,“当时不知道团购这个词,但就是这个模式。”刘培超说。
“与父母从商的家庭熏陶有关,我从骨子里就一直想着创业,整个大学,我思想上和经济上都在做准备。”刘培超说,上大学时,他就能实现月均两万元的收入了。他还修了管理学专业的双学位,了解市场方面的知识,为创业做铺垫。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有想法就折腾。”刘培超认为,大学生创业不要计较结果,创业是自我发掘的过程。
“创业社团”成大学中最火社团
如今的大学校园中,最热的词不是就业,而是创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委书记吕宏凌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有30多个创业社团,这些创业社团是学校社团中数量比较多而且很活跃的,有的社团作为研究平台与老师一起做项目,有的是为了准备某项高水平赛事由学生自发形成,成员可以在社团中获得创业锻炼。
该校大三学生张康带来的是“核桃锁”智能自行车锁项目。他说,与传统车锁用钥匙开锁不同,“核桃锁”可以用手机APP开锁,锁上还设计了GPS定位系统,能更好地防盗,团队中的一位合作者曾被偷了四辆自行车,车锁的发明就来源于这一经历。
创业团队中,张康学习的控制自动化专业,其他成员有的专注智能硬件开发制作,有的专注APP设计开发,大家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各自发挥所长。不过,发明要真正走向市场,还需要对自行车行业有真正了解的人加入,需要资本的推动。
大学时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前些年,教育部已将“创业”列入大学必修科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委书记吕宏凌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创业必修课占2个学分,对需要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延长学制,普通本科专业可延长至8年毕业。
毕业后创办石油Link项目的该校毕业生马一峰说,大学时他参加过创业比赛,虽然毕业后没有直接创业,但大学时的创业给他埋下了一粒种子,否则他难以在工作五年后再创办自己的公司。马一峰建议,工作的经历对创业非常宝贵,他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大学毕业后不妨工作五年再创业。
有人质疑,大学生没有资源、没有经验,鼓励大学时创业是否为了逃避就业难?吕宏凌说,创业的确可以带动就业,一个创业者可以提供3-5个就业岗位,但创业比就业要难得多,不仅需要有竞争力的技术和项目,还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因此鼓励创业绝对不是回避就业难。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张熙博士也认为,创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开公司是创业,还包括在工作岗位上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创业是一种教育形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