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严峻。面对新形势,推进“零工经济”、小店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增加岗位“立竿见影”
6月7日晚上6点,刘红卫就摆好自己的“摊位”,等待着顾客光临。
“别看我这个摊位不大,日用百货什么都有,现在费用都减免了,每天200-300元的收入对我们全家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刘红卫说,他的“摊位”所在的健康路,是郑州市重要的夜市一条街,从4月29日夜市复市以来,已经慢慢恢复到了以往热闹的景象。
郑州市健康路商贸不夜区运营之初,就聚焦稳就业、促就业,对下岗职工、残疾人、无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在健康路摆放摊点进行集中安置管理。目前,健康路夜市街区经营长度约800米,入驻商户580家左右,分区域经营有百货区、服装区、鞋贸区。目前据统计,下岗职工约占27%、无业人员约占46%、外来务工约占25%、残疾人约占2%。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零工经济”、小店经济对于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继成都市之后,南昌、青岛等地也开始采取措施助力夜市等“零工经济”发展。
6月2日,郑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围绕“六稳”“六保”,聚焦稳岗位、保就业、惠民生。其中明确提出,培育夜间经济有序发展市集、大力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强化兜底保障开发就业岗位。
“夜间经济是灵活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摊位、摊点相比商铺、商场,门槛低、成本少、资金流动快,对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依赖较少,这就意味着地摊销售额增加就能带来就业增量,而且增加就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黎煦说。
服务精准促就业
家住广西柳州市柳南区的谢玉珍是一位从事蔬菜贩卖的灵活就业人员,之前受疫情影响,她已赋闲在家数月。
今年5月,在人社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51岁的谢玉珍在改造后的河西菜市场里寻得一处固定摊点,就此告别了流动商贩的生活,成为了一名推动地摊经济发展的“菜司令”。
“现在这个摊点人流量挺大的,摆摊只要你用心去做,肯吃苦,就会有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有了保障!”谢玉珍说。
在柳南区像谢玉珍这样,在社区就业服务专员帮扶下得到合理安置的灵活就业人员还有很多。
天鹅湖社区的陈女士在疫情期间失业后,通过社区的就业“五色”志愿者在铁道菜市场摆起地摊,做起了小生意;新翔社区的覃金浮被安置在便民摊点,制作的烧鸭每天供不应求;银山社区的梁力彬和陈兰逢也在小区内离得不远的两处地方摆起了甜品摊,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事业。
今年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其中消费市场低迷、群众就业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而零工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
“零工经济带来的微就业方式,对于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是显著的,对于人社部门而言,综合施策、精准服务,是重点亦是关键。”柳州市人社局局长龚海祥说,2020年柳州市各级就业服务部门主动出击,联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商务等部门,积极引导辖区流动摊贩、失业人员合法合规合理的到菜市场、居民区、便民摊点等地开展经营活动,既增强了消费市场主体活力,方便了辖区居民,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题,使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摆地摊实现灵活就业。
近日,南宁市印发的《关于做好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等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助力经济发展。
6月3日,南宁市首批马路市场正式开放。位于南宁市五象大道的临时摆卖点人气很旺。南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在社保、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好精细化的服务,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配套措施促发展
45岁的吴海霞是安徽宣城市旌德县大礼村人。2019年吴海霞参加了当地人社部门举办的中式面点师技能培训班,学到了面点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020年,吴海霞在集镇开起了早点摊。由于她制作的早点用料十足、味道正宗、价格实惠,生意越做越好,客人越来越多。
“人社部门还为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继续做我就业创业路上的坚强后盾!”吴海霞感慨地说。
一个人就业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摆地摊”、开小店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稳就业。
“我们依托职业指导工作室,面向市场对受疫情影响从事灵活就业的求职人员开展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同时对贫困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创业逐梦的信心和保障。”宣城市人社局局长吴明说。
在青岛台东三路夜市小吃街上,许多市民来到这里休闲逛街,有很多人是专门奔着品尝各色小吃而来的。
据了解,青岛市将出台相关政策实现灵活就业与“保居民就业”联动,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6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对通过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等零工就业的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其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社保补贴,促进个体经营者、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近日各地出台了很多鼓励夜间经济的政策,如果能确保落实到位,那相当于减税和改善营商环境的叠加,效果可期。相关部门要通过精细化、精准化的配套政策、配套服务的落地,积极做好保障服务,为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就业增加活力。”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