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白领当农民”的故事在豫北大地、洹河两岸这片广袤的热土上传颂,说的是安阳县瓦店乡永超家庭农场主杨永超和薛艳丽夫妇的创业典型事迹。
杨永超2008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薛艳丽2008年毕业于安阳工学院。他们原本都有着让人艳羡的工作,然而,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让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毅然扎根农村,借助于安阳县人社局的小额贷款,创办了家庭农场,带动更多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创新思路
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
杨永超和薛艳丽于2010年结婚。婚后,薛艳丽在安阳市泰丰食品公司当会计,杨永超从事玉米种植和销售工作。然而,两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不想安逸下去。
“当时,我提出要回家种地,全家人一致反对。”谈起当初回家种地的初衷,杨永超说,“我觉得,农业是国之根本,当个新型的职业农民一样有前途。”2011年3月,杨永超一边说服家人支持他的事业,一边着手流转土地。薛艳丽的父母前几年在村里流转了300亩土地,本想靠种地挣点钱,可几年下来,发现种地没有利润,正考虑放弃。从事玉米种植和销售的杨永超深知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的道理,岳父、岳母的300亩地为啥没有利润?经过分析,他找到了原因:一是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二是没有良种良法配套。“我主动把岳父、岳母的地接过来,然后又流转了500多亩地。”杨永超说。2013年,中央号召成立家庭农场后,他牵头成立了安阳县第一家家庭农场——永超家庭农场。杨永超大胆引进新品种。去年麦收过后种玉米,他选择了“浚单29”“金博士958”等玉米新品种。去年秋收后一测产,他的玉米亩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0公斤。杨永超还投入60多万元,购进了玉米收获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他的800多亩粮田实现了从耕作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操作。“就拿浇地这一项来说吧,过去浇地至少得雇两个人,一天浇四五亩地,现在用的是自动喷灌机,一个人一天能浇四五十亩地,这节省下来的加上增产的,就是种地的利润。”会计专业毕业的薛艳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创新示范
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青春的创业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更加坚定了杨永超创业的决心。他们利用安阳县人社局的小额贷款,先后引进种植了“蠡玉37”“金博士958”“华育198”“周麦28”等玉米和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了精量播种、氮肥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玉米“一增四改”、适时晚收等新技术。2014年,永超家庭农场的小麦平均亩产达61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750公斤,当年对比周围农户亩增收300元。通过永超家庭农场对新品种、新机具的试验及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家庭农场,带动面积7000亩。作为县农业局村级培训基地,永超家庭农场常年进行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新农民培训。结合安阳县高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等有关项目,永超家庭农场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永超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安阳县已发展各类家庭农场152家,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