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专业学位持续“贬值”的非议声中,职能部门出手整顿专业学位问题,无疑引发广泛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商管理硕士培养之所以异化,根源在于有效监督不力,培养方式、不上课或上课不达标、降低学位标准等“学位腐败”乱象无不与此相关。与此同时,有些大学把办工商管理硕士班当成“提款机”,只注重“学费”,不重视质量;有些学生只在乎建立人脉资源关系,结成圈子,搞权力寻租,不在乎成绩。如此培养,怎能不变味?
如今,教育部表示要规范专业学位教育,体现出改革的力度。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两点需要注意。即,完善“游戏规则”,用制度管好大学办班;加大监督力度,杜绝“花钱买学位”现象。总之,要想保证工商管理硕士的含金量,就必须同时严格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防止某些高校降低学位标准的“学位腐败”乱象再次发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