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约配送服务在消费者生活中日益普及,外卖骑手等通过配送连接用户和商家,成为连接城市的毛细血管,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优势:时间自由,多劳多得
每天上午9点,穿上黄色工作服,登录手机软件,小刘开始了外卖骑手的工作。今年6月,小刘将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一所高校毕业。“现在工作不好找,毕业后的去向还没确定。”小刘说,外卖骑手的收入在当地不算低,时间也相对自由,可以作为一份“保底工作”。由于还要在网上投递简历找工作、参加“云招聘”面试,小刘并不能保证每天都正常出勤。即便如此,小刘每月仍有不少收入,可以满足生活需要。
工作时间灵活既是吸引骑手的重要原因,也是骑手工作本身的显著特征。这也符合当代零工经济的特点:更多的从业者不再愿意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是倾向选择一种更为灵活的就业模式,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64%的骑手对时间灵活最为看重。
收入可预期也是吸引众多青年选择从事骑手工作的原因之一。21岁的郑晓龙从农村来到城市,换了几份工作后决定从事外卖骑手工作。郑晓龙说,经过近2个月的工作,他已经变成了熟练的老手,每月能收入7000元。“这比我之前在工厂工作收入高两三千元。”郑晓龙说,“只要肯努力,月收入万元也能实现,只是工作时间会很长,比较辛苦。”
此外,网约配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可以吸纳大量就近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美团的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底,4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美团实现就业增收,实现有质量的脱贫。
前景:创造岗位,稳定就业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网约配送员的就业群体规模迅速增长。今年2月,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网约配送员正式成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反映出网约配送员的火热程度。
《2019年美团骑手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美团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已达398.7万人,比2018增长了23.3%。由此可见,外卖骑手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扩大了部分群体特别是学历不高、手艺不强的难就业群体的就业规模,成为稳定的就业蓄水池。
在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网约配送员。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新增网约配送员已超过百万人,失去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会选择这份门槛低、时间自由的工作,作为他们的临时选择或是兜底选择。
“近些年,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风景线,也成为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吸纳了大量转移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成为稳就业和促就业的新引擎。同时由于其高度灵活自主的就业特征,也激发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美团点评法律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孟续铎表示。
“平台经济带动出现的新就业形态,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增加了劳动收入,提升了就业质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外卖送餐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订单量大增,消费者需求加速向线上转移,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张成刚预计,这种趋势在疫情结束后还将延续,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就业形式将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越来越具有价值。
保障:完善政策,加强服务
对于一份新职业而言,制约网约配送员发展的因素在于各项权益保障仍有完善空间。当前,网约配送员的劳动权益保障还不够,一些网约配送员普遍年轻,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淡薄,新就业形态的企业用工方式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衔接也存在问题。
“从大的政策环境来看,需要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以保障劳动者、平台及消费者各方的权益。”孟续铎表示。
网约配送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培训等问题也需要破解。不少外卖骑手表示,上岗前仅接受过关于安全、卫生方面的培训,而对于日常穿着、骑行规范、消防知识、服务步骤、职业心理教育等培训则“从未听说”。针对这一情况,人社部等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将网约配送员的相关培训课程纳入到“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在线平台”,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据了解,美团大学配送学院提供了针对网约配送员学习的14门线上课程,让劳动者可以学习配送员的专业技能知识。
网约配送员面临的出行安全问题也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他们建议,相关平台通过优化流程、优化调度等方式提高配送效率,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卖配送员等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保障他们的出行安全。
有的专家还表示,适应网约配送员的公共就业服务也需进一步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可扩大公共就业服务适用范围,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并建立全国范围的新就业形态统计指标,定期发布新就业形态总量,将新就业形态的规模纳入政府统计口径,促进行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