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黄岛区大夼社区的韩修锐开起了“田间学校”,吸引了四里八乡的村民争着前去免费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尽管成为当地村民心目中的“大能人”,但他还琢磨着今年要去哪一所大学再“充充电”。作为我市新一代“职业农民”,他清楚地认识到,虽然祖祖辈辈当农民,但要当好“职业农民”,离不开学习“充电”。近年来,我市农业领域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回村创业。
2016年,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时至今日,“农民”的内涵已然发生变化,滚滚历史洪流下,“农民”从一种身份印记开始转变为新型的职业选择。像韩修锐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韩修锐在大夼社区创办了占地600多亩的生态农业园。“我种葡萄的技术一靠自己摸索实践,二靠在田间教室的学习。 ”韩修锐说,2016年,他参加了青岛市的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平均每两个月一次,他像小学生一样,一节课也没落。上课时,他跟来自全市的200多名农民学员一起交流讨论,跟着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的老师学习农业经营理念及实践栽培技术。他最喜欢“田间教室”的课堂,因为有农业技术培训老师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术。他还喜欢学习新奇的营销理念和销售技巧。
现在,黄岛区像韩修锐这样的农民学生有200余人,其中15人参加的是市农委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其余185人则参加的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计划为期两年,每人每年理论课程42学时,实践课程48学时。此外,截至2016年10月底,黄岛区共举办各类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53期,培训人员2639人,举办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农药生产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药信息化监管等培训班33期,培训人员1664人。
“现代农业发展主要靠人,就是靠这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 ”黄岛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刘玉军对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自己的思考。“能否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培养,让他们留在农村?因为这批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刘玉军说,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现在农村急需优秀人才回乡反哺,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是要将一部分人培训为懂技术、懂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让他们发光发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开路人。近年来,他通过观察一些案例也看到了这样的希望,黄岛区大村镇的职业农民丁波就让他对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丁波2016年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毕业后就参加了黄岛区的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通过该计划学习了病虫防治、农产品营销等课程,回乡后开了一家农资经销服务部,目前也是干得风生水起。刘玉军说,至少他看到了留住青年人离乡脚步的希望,也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逐步建立的希望。
人物特写
一名“职业农民”诞生记
黄岛区大夼社区北依凤凰山,南邻一川流,东、西两岭拥抱。民谚道:“家住凤凰山,地势椅子圈,两岭来相抱,前有不息川,祭山为屏障,百风都不犯”。千百年来,大夼社区的农民们也曾靠山吃山,而当新时期来临,新政策落实,新一代职业农民开始懂得因地制宜、随势而动,借着政策的东风,开辟出一片农业新天地。
“从地里要分钱多不容易,你回来干什么? ”2011年,在外事业蒸蒸日上的韩修锐萌生回家当“农民”的想法时,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韩道华坚决反对,周围的亲朋好友也表示,“他在外面一年赚几十万,回家种什么地啊?”村民们议论纷纷,不明白他到底要干什么。而对韩修锐来说,从建筑行业年薪几十万的“金领”到回乡种地的农民,不过是一种职业的转换,他想赋予“农民”新的内涵。
四月里,柳树吐绿,野花点缀山野。韩修锐蹲在葡萄大棚里,看到去年种下的葡萄苗已开始鼓芽,又贴近去瞅了瞅:“这段小枝子大概能长20多个芽,定芽的时候就留七八个壮的,留多了不行。 ”然后他顺着一垄一垄的葡萄苗转悠了一圈,这儿理理,那儿整整,抓把土试试干湿,贴着温度计看棚内温度高低。他每天上午都要在26个葡萄棚里转上一圈,大约花费一个半小时时间。
一株葡萄枝该留几个芽?怎么选枝、选穗?园里11个葡萄品种分别怎么施水施肥?韩修锐把这些“葡萄经”背得滚瓜烂熟。而在六年前,韩修锐还是个把葡萄苗当成干柴火的 “门外汉”,“那个时候真是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知道。”韩修锐中等个头,讲话快得像连珠炮,提起他的“葡萄经”更是滔滔不绝。如今,他的生态农业园除了26个葡萄大棚,还有面积20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15亩樱桃等果树种植区。园里从果树栽培、旅游观光到水果销售这一系列工作都由韩修锐一人从头到尾把控,“我这些可都是职业农民的必备技能。 ”韩修锐说,参加市里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让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农业通”。
“过去,农民是一种身份;现在,农民就是一种职业。 ”韩修锐笑着说,他每次到市区,大家都愿意结交他这个“农民朋友”,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村和农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