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在重庆荣昌区,这句顺口溜老少皆知,每到中午、傍晚时分,大街小巷都是卤鹅飘香。
对42岁的宾泽秀来说,卤鹅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回乡开启的一项事业。
被放弃的“创业梦”
早些年,宾泽秀和丈夫刘波一直在重庆市区打工,由于没有技能,只能干杂活,风吹日晒十分辛苦,一个月下来夫妻俩的收入不到4000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们渐渐认识到: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总是要回家乡的,之后该干点什么呢?
“我性格大大咧咧,感觉可以做点小生意。”宾泽秀说。
2015年夏天,他们第一次有了创业的念头。当时,夫妻二人在打工时认识了一位卖卤鹅的朋友,由于关系不错,朋友便免费把自家卤鹅的技术告诉了刘波,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跟着餐厅的厨师学艺,估计要近万元费用。为表谢意,他们给了朋友一个红包,1200元整,有“月月红”的意思,图个吉利。
技术掌握了,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没有启动资金,租店铺、装修、买设备都需要钱。“考虑到家里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顾,还是放弃了。”刘波说,当时真有点不甘心。
直到2019年,儿子要高考了,家里老人身体不太好,夫妻俩决定回家。在回乡之前,他们跟一起打工的朋友聚了一次,在饭桌上,大家聊到了刘波此前学会的卤鹅技术,“创业梦”再次涌上他们的心头。
“小宾卤鹅”开张了
回乡之后,夫妻俩把做生意的想法和亲戚交流,亲戚得知他们缺启动资金,便建议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我们常年在外,对这些信息不太清楚,听说可以贷款,政府补贴利息,决定去试试。”宾泽秀说。4月份,她和丈夫到当地人社部门了解申请流程和手续,几天后,便把所需的材料准备好,提交了贷款申请。
不到一个月,10万元贷款到账了。“确实没想到,政策这么好,效率这么高!”刘波说,当了几十年农民,银行卡第一次收到一笔“巨款”,夫妻俩十分高兴,当时就骑着电动车去镇上看门店。
经过几次考察,夫妻俩发现仁义镇中心街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多,十分热闹。同时,商铺相对集中,是当地赶集的集散地。最终,他们决定在中心街147号租下一间门店,约50平方米,年租金2万多元,并请专人进行装修。按照计划,刘波在后台负责卤鹅的制作和运输,宾泽秀在前台负责经营和管理,为了展现妻子的工作价值,性格内向的丈夫决定以她的姓氏作为店铺招牌。
2019年7月23日,“小宾卤鹅”正式开业,前半个月,都以8.8折优惠价招待顾客。
“喜欢人家叫我老板”
每晚10点,刘波会开着三轮车到当地屠宰场买回几十只鲜鹅及部分猪头肉,回家后便忙着清洗处理,备好第二天所需材料。凌晨4点又得摸黑起床,开始调制卤汁,制作卤味。
早上7点,夫妻俩载着满满的货物到店,卤鹅、鹅翅、鹅掌……分门别类地摆在货柜里,7点半就能开门迎客。镇子里每3天一次赶集,周边各村居民都来镇中心购物,十分热闹。每逢赶集,店里的卤味基本都能卖光,卤鹅26元一斤,一天下来,营业额有近2000元。
“重庆人对吃的很讲究,我们用的都是优质原材料,靠自家技术卤出好味道。”小宾看重品质,注重顾客的评价,她认为,要把自家的口碑做起来,生意才能长久。
开业不到一年,小宾卤鹅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去外地打工,要带几份给朋友同事尝尝,自己馋了,一通电话或微信,我们就真空包装邮寄过去。”小宾经常会拍些卤鹅的照片和视频发到朋友圈,也算是做广告。
起早贪黑做生意虽然辛苦,但刘波觉得“现在日子很踏实很自由,全家人在一起,做什么都有劲。”他很庆幸40多岁还能返乡创业,靠手艺挣得不错的收入,还能让更多人吃到自家卤味。
“确实要感谢现在的好政策,给了我们实打实的支持,不然真的没那个底气去创业嘞!”小宾感慨道,去年年初还担心夫妻俩年纪大了,干不了力气活,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如今,有了这份“小事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最近,小宾一边看店一边学习用抖音,她打算利用这个平台展示推销卤鹅。谈起创业感受,她笑着说“就像抖音上说的嘛,赚不赚钱没关系,就喜欢人家叫我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