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军建议,国家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退出产能、兼并重组、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在陈德展看来,虽然改革任务艰巨,但山东有一定的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赵家军与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德展联名提交“关于支持山东化解过剩产能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建议,提到国家应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搬迁改造的指导和支持。
赵家军在接受齐鲁网采访时表示,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门类齐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占全国的13.1%和13.5%,位居全国第1和第2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列全国第三位。同时,也面临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工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的问题。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发展形势和基础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资源能源约束和环境容量日益趋紧,推进过剩产能化解和国际产能合作面临重大机遇。
目前,山东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面临几大问题。山东传统原材料工业占比较高,化解产能任务重。经过多年发展,山东多个行业位居全国前列,体量规模较大。2014年,完成电解铝产量745.1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0.6%,居全国第一位;完成粗钢产量6411万吨,占全国的7.8%;水泥产量1.6亿吨,占全国的6.5%;平板玻璃产量7619万重量箱,占全国的9.6%。同时,多为原料粗加工或半成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深加工率、消化过剩产能需要有个过程。受发展路径依赖、思维惯性等影响,企业仍偏好于投资情况熟悉、门槛较低的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行业。
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增加了化解工作难度。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提升产能利用水平难度加大。受基建、房地产投资拉动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前8个月,部分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水泥熟料、钢材、电解铝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32%和18%。由于资金链条较紧,部分企业仅能维持经营,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技术研发等方面增加投入存在一定困难。产能过剩行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达到持续提升的环保、安全、质量等标准要求,企业改造升级投入持续加大。
过剩产能退出面临制约因素增多,向外转移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提高淘汰产能的门槛难度较大,属于产业政策规定的淘汰类产能已基本淘汰完毕,剩下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有些需要修订完善相关法律规章,企业容易有抵触情绪,产能压减带来的人员安置等也需要妥善处理。海外投资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时间跨度较长,需要综合考虑被投资国法律法规、投资环境、政策税收、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且不同国家情况各不相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门槛较高。鉴于此,目前山东产能过剩行业对外投资合作,仅限于山钢、魏桥、南山、玲珑等少数龙头骨干企业。
在陈德展看来,虽然任务艰巨,但山东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山东是人口大省,具有相当的人力资源优势;此外,山东有丰厚的经济文化基础;另外,山东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有良好的地域优势;
综合山东目前的状况,委员建议,国家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退出产能、兼并重组、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分行业制定去产能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合理安排工作周期,配套完善相关综合性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对转型发展提供必要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完善落实促进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退休、分流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
另外,建议国家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搬迁改造的指导和支持。济钢是1958年建厂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08年作为核心成员单位之一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有产能为炼铁730万吨、粗钢1030万吨、钢材870万吨。长期以来,济钢为济南市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城市发展,济钢所处地区已从东部郊区逐渐演变成东部城区,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实施济钢搬迁改造都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对此,济南市向省政府提出济钢尽快启动搬迁的要求,济钢也希望结合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实施搬迁转型。山东省政府也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实施济钢转型搬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资金筹措、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困难十分突出。2014年,国家发改委将济南东部老工业区纳入城区老工业区转型搬迁试点范围。下步,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济钢搬迁改造等事项的支持力度,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中央资金安排方面予以倾斜。
建议国家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当前,山东省产能过剩行业重点企业在加快去产能的同时,也加大了创新发展力度。比如,山钢集团加快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魏桥、信发、南山等电解铝企业全力打造全铝产业链,东明石化、利华益集团等地炼企业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建议国家采用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这些企业实施一批工程化、产业化示范项目,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建议国家加大对山东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指导山东企业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山东省已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协议,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山东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进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能“双输出”。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扶持政策,鼓励山东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利用“好品山东”网络营销服务平台提高市场认可度。支持有条件的山东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建设原料基地、设立研发中心等,推动产能向外转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境外投资指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