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牢记总书记嘱托,两年来,山东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民生所需、民生所求,把细致入微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这两年,山东牢记嘱托,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对239.7万脱贫人口持续跟进帮扶,黄河滩区60.6万群众的安居梦即将实现。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和9.1%,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019年,济南市棚改安置房新开工49111套,完成率达110.6%,成为全国十个国家“棚改激励支持城市”之一。
济南市槐荫区振兴街街道丁字山社区居民卲虹说:“原来大胡同套小胡同的那种街,路也很窄,还是公共厕所。现在门厅也大,房间也好,南北通透,坐车、上医院、采购都非常方便,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这么宽敞的房子。”
住得好,也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多彩。在山东,社区服务综合体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医、康养、文化生活”。有了街角公园、口袋公园,市民可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说:“山东实施了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提升特色风貌、蓝绿空间、道路交通、生活服务等八个专项行动,针对城市建设管理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这两年,山东牢记嘱托,保住人民最迫切最急需最强烈的幸福问题。教育民生“答卷”如期上交,实现失学辍学、大班额和配套园整治“三个清零”。新设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获批筹建康复大学,不断优化高校设置与布局。加快分级诊疗,山东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0%,医共体已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成,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5月1日起正式施行《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让“老有所养”有了立法保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如今,全省有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办“居家医养”“社区医养”“机构医养”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
几天前,泰安市87岁的纪奶奶突发消化道出血,她所在的泰山医养中心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不用办理任何手续,直接将老人送至负责运营的公立三甲医院进行急救。很快,老人就转危为安。
泰安市医养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桂成说:“我们能够为老人提供和我们院本部基本一致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假如老人病情比较危重,我们可以及时地将老人送至我们院本部,省去挂号、排队等待的程序,直接入住相应科室进行救治。”
山东全力加大减负、稳岗、扩就业力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全省紧盯复工达产,加大用工保障,为更多的就业人口提供归属。
今年,已有11.93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高于上年同期5.7个百分点。18.3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为4.15万家企业解决用工28.55万人。顶格实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落实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198.1亿元。向21.17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22.5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757.56万个,返还金额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
鲁南制药集团劳动人事部人事专员朱天文说:“这个月我们是入职了122名新员工,总共是缴纳了八万八千元的社会保险费,这部分钱是我们财务从咱们失业稳岗补贴返还的402万元中直接拨付的钱款。”
这两年,山东牢记嘱托,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进一步迈开。不久前,济南成为今年以来全国第3个“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青岛也不断降低落户门槛,启动“聚才行动”,出台十条举措吸引大学生前来创新创业。开通基层人才职称“直评直聘”绿色通道,全省1万多名基层人才通过“直评”取得中高级职称,扎根基层。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说:“我们将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发起‘稳就业’、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改革等8项攻坚行动,着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实现‘重点工作攻坚年’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